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使得每个人具有相同的政治地位,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中,在涉及人才培养规格和素质要求的地方,从来都是提“全面发展”的,把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看成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核心内容。至于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则有一个不断丰富和扩大的过程,有的时期提“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有的时期提“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的同志还建议加上劳动教育(构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五育”并举的格局)或劳动素质的发展。不管在具体内涵上有什么变动和增加,新中国成立以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始终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目的的核心内容,是对“培养什么人”的总体回答和根本要求。[65]
坚持全面发展,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继续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学校的核心目的加以追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地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工作,促进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有机融合,反对任何虚化德育、弱化体育、忽视美育的倾向;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反对和制止以各种名目挤占德育、体育和美育课程的时间,开足、开齐并开好所有课程;要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造就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具有和谐心灵与丰富人性的人;要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使他们有良好的体质和强健的体魄;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意志坚强、热爱生命、勇于克服成长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树立积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美育工作,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品质的高度来看待美育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要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的新要求,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等活动的开展,从小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生态意识、国防安全意识和安全意识;要注意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