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反馈矫正
学生是不是真的懂了,是不是真的会用了,当堂练习是最好的检验方式。学生做完练习后,必须当堂反馈,学生练习中存在的对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对知识不能正确运用等问题,需要及时矫正。
(9)知识系统化
经过以上一系列的教学步骤,虽然学生掌握了新知识,但不系统,比较零碎。所以,在一堂课的最后,需要小结,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结构图,使知识系统化。这一步骤可由学生尝试着完成,也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尽量不要由教师单独完成。
(二)能力目标的达成
就像知识目标要在教学过程中达成一样,能力目标的达成也必须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必须同时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和学科特殊能力,从而促进能力目标的达成。
1.一般能力目标的达成
完成一切活动所需要的那些能力就是一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等,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对这些能力的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认识活动,它不仅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智力发展的基石。没有观察,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和理论的概括,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使之全面、深入、细致地发现事物的各种典型特征,迅速地捕捉事物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在教学引入中,要让学生观察教师所提供的教学情境,以便顺利进入到学习的内容。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针对教师提供的新材料,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找出新材料与已有知识的相同和相异之处,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在生生和师生研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观察研讨对象的特征,从而产生自己的观点。在练习和总结的过程中,同样要充分让学生观察,缺乏观察能力,就不能顺利地完成课堂练习,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