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龄风度: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又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唐中宗初年考取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每要宰相荐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其高尚的品格一直为后世所崇敬。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
赵普(922—992),字则平,幽州蓟县(今天津蓟县)人,后迁居洛阳,北宋宰相。后周时为赵匡胤幕僚,掌书记,曾参加策划陈桥兵变。公元964年任宰相,协助太祖筹划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太宗时又两次为相。公元992年因病辞退,封魏国公,死后谥忠献。虽读书少,但喜《论语》,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先忧后乐: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提出严密官制、劝课农桑、整顿武备、减轻徭役、推行法制等十条建议,遭保守派反对,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他的诗词散文,风格清新明健,有《范文正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