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于人生体味,一向是爱好在空灵幽微的方面用心的。中国人不爱在人生的现实具体方面,过分刻划,过分追求。因此中国文学大统,一向以“小品的抒情诗”为主,史诗就不发达,散文地位便不如诗,小说地位又不如散文,戏曲的地位又不如小说。愈落在具体上,愈陷入现实境界,便愈离了中国人的文学标准。因此中国人的戏曲,到底要歌舞化,让他好与具体的现实隔离。后代戏台上的脸谱等,都是从这一意义而来。
因此我们叙述到宋、元戏曲的开头,应该是从“鼓子词”和“挡弹词”等演化而来的。鼓子词、挡弹词本身便是一种变文或平话,莫不有说有唱,而多半以唱为主,由此再多加以表演的部分,便成为戏曲了。因此我们又可以说,中国的戏曲,只是中国的诗歌与音乐之顺应于通俗化而产生的。
在此我们应该旁述到一些中国的音乐。中国是一个爱好音乐的民族,在古代音乐已极发达,惟大体论之,中国古代音乐也多半偏在贵族与宗教方面使用的。即就乐器一项而论,如钟、磬、琴、瑟之类,都是庞大而又安定,只适合于宗庙与宫殿之用。下到汉代,中国音乐颇受西域外来的影响,尤其在佛教传入以后。但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因社会动乩,音乐方面未得圆满畅足之发展。唐代则突飞猛进,几乎有成为世界性的音乐之趋势。似就大体言,还是以大管弦乐与大舞乐为主体的大场面的音乐,运用于贵族与宗教方面者为宜。一到宋代,大管弦乐及大舞乐皆形衰微,音乐规模口趋小型化,宜于平民社会室内之娱乐。即如鼓子词、挡弹词皆是以轻小简单便于移动行走的乐器为主了。搊弹词所用的,只是一琵琶或三弦,由一人[img alt="" src="../Images/figure_0186_0002.jpg" /]弹并念唱之。鼓子词则只以一鼓作音节。此等皆极适于平民农村社会之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