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的是木棍支的床铺,为了防止水牛破坏玉米苗,有时候还要睡在垅地里,夜晚经常有蛇和野兽出没,头上蒙一条麻袋,脚上再套一条麻袋才能躲过肆虐的蚊虫。吃的更是简单,就是架在火上烧烤的面疙瘩。逢上雨天,破屋还到处漏水。
这样的恶劣条件,常人都无法想象,李登海还乐观地给这间破茅草屋起名为“风摇楼”,并为当时的境况题了一首诗:“绿叶顶天风摇楼,烈日蒸烤度白昼。蚊轰蛇巡虫鸟唱,浸泡长夜是湿露。遥看五指缭绕云,近看椰树摇长风。育种田边住一宿,胜过宾馆超五星。”
李登海抱着艰苦创业的信念,饱含着“闯”字为先的激情,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觉得吃点苦没什么。
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李登海用“掖107”作母本,在海南育出了紧凑型杂交玉米“掖单2号”。
“掖单2号”长势喜人,长相非常漂亮,引来各地种业专家、学者们参观、考察。
李登海忙着给大家介绍、讲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以前,庄稼人是靠天吃饭,像旱涝、病虫、狂风、冰雹等天灾对庄稼的损害是无法避免的,也是无能为力的。对此,有了多年播种经验的李登海也早有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