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玛·希南为苏莱曼设计建造的清真寺于1550年动工,坐落在俯瞰金角湾(Golden Horn)的高台上,着意媲美700年前查士丁尼建造的圣索非亚大教堂[363]。这位苏丹与妻子许蕾姆[Hürrem,在西方被称为罗克塞拉娜(Roxelana)]的墓地就位于苏莱曼的清真寺中。清真寺周边的许多建筑、医院和大学也都在短短7年时间内建成,效率令人赞叹。与此同时,新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工程却一再拖延,继布拉曼特和米开朗琪罗之后接手的建筑师不断抱怨资源不足,整个项目举步维艰[364]。
▲ 苏莱曼清真寺的墙面,米玛·希南,16世纪。照片约摄于1900年
当时不仅有希南在伊斯坦布尔建造的大清真寺,大马士革也在建造一座大清真寺,而耶路撒冷的圆顶清真寺也在重新装饰。正是为了完成这些建造工程,伊兹尼克的工匠们开始制作有着鲜艳釉下彩的方形瓷砖。伊兹尼克的窑场中生产的早期陶瓷器皿受到了中国瓷器中蓝白相间的优雅形态的启发,工匠们遵循器物自身的形状,用植物图案进行巧妙装饰。新的扁平瓷砖融合了中国瓷器的清新优雅与波斯釉面砖的传统风格,不仅有着独特的色彩,如深沉的钴蓝、鲜艳的红色,以及翠绿色,还有各种花卉图案。苏莱曼的建筑群中罗克塞拉娜的坟墓装饰板上就用了这样的瓷砖,有着截然不同于其他陶瓷装饰的轻盈与明快。米玛·希南还曾为苏莱曼的大维吉尔鲁斯坦(Rüstem)帕夏建造了另一座清真寺,寺内的“米哈拉布”壁龛、拱门和中央穹顶都贴满了精美的瓷砖,都是伊兹尼克的窑场专门精准设计制造的。在伊斯坦布尔以西的埃迪尔内(Edirne),米玛·希南的苏莱曼清真寺将伊兹尼克彩色瓷砖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这些建筑及其装饰也成了奥斯曼艺术广为传扬的一种特色——那是一个色彩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