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1 利用多媒体和视频资料,展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第一阶段:1803年10月18日,道尔顿在曼彻斯特的学会上第一次宣读了他的有关原子论的论文,提出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实心球模型(幻灯片展示该论文要点)。
第二阶段: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此叩开原子的大门,人们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汤姆生提出了新的原子模型——枣糕模型(幻灯片展示汤姆生的枣糕模型)。
第三阶段:1911年,卢瑟福实验中的α粒子,穿进原子内部去“刺探”原子内部的具体构成情况。据此,卢瑟福提出了更新的原子模型——行星模型(幻灯片展示卢瑟福用带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
环节2 教师指导学生练习书写几种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以上的情境再现,可以帮助学生对情境中人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也让学生知道认识事物是有过程的,人类认识事物是不断发展的;通过对卢瑟福等科学家实验的分析,学生不但体会了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更获得了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