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惠施和公孙龙
惠施(约公元前370—前318),宋国人,曾担任魏惠王的相,他反对兼并战争,主张诸侯国间和平相处。他博学多才,对自然现象甚为关注,并有深入思考。《庄子·天下》篇说“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世夸人学养深厚,都说“学富五车”,大概来源于此。
惠施的著作已经失传,只有10个结论性的命题保留在今本《庄子·天下》篇中,即所谓“历物十事”,很有哲理,可以看出他的辩学的特点。
第1条:“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学者认为是宇宙无限的看法。“大一”代表宏观世界的无限性和整体性,“小一”代表微观世界的无限性和整体性。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无论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都可归结为一,也就是具有共性。这就为下面的思想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
第5条:“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这一条与上一条是相通的。“小同”指同类事物的共性,“大同”指这类事物在上一级别中与构成那个级别的其他类事物共有的属性,这两种“同”之间有同有异,它们的同异关系叫作“小同异”。“大同”、“小同”相当于形式逻辑中概念的种(genus)与属(species),种与属之间当然有同有异,这种同异关系就叫作“小同异”。至于万物,皆有共性,所以它们是毕同的;它们又都有个性,所以又是毕异的。毕同与毕异就构成了“大同异”。“小同异”说明惠施已知道概念的种属关系,“大同异”则说明他对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有了一定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