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朝廷与法国对峙之中,有四点有利于朝廷与法国决一雌雄:一是已战三局中,大清胜多败少,已有个良好的开端,二是有刘团这支坚强的队伍冲锋在前,锐气十足,几乎是所向无敌。三是越民饱受法国人侵扰,群情激愤,正是带民杀敌的好时光。四是法国人部分军队仍在中越边境附近的陆上,而陆地作战之中,朝廷的军队要优于法人。当此之际,如果与法军纵横奋击,就可彻底战胜法军,巩固边陲疆土,保家卫国。
然而,朝廷中还是一片求和之声。张之洞百思不得其解,又写信给在京城的宝廷询问京城详情。宝廷很快给写了回信,派人专程送到他手中。他深知事关重大,夜深人静之时,他才打开信函。这信不读便罢,一读就让他忧心忡忡。如他所料,宝廷叙述了朝廷本身的软弱妥协性。
原来,当时朝廷两个主宰人物恭亲王与慈禧太后都对作战持消极态度。在恭亲王看来,皇上还不能主事,慈禧虽有主意有谋略,但毕竟是个女流之辈。大清王朝眼下最需要的是和平,能忍且忍,不可随便与外敌打仗。而太后呢,她耳边响着的是一片停战求和声,内心惶惶然。
皇上年幼,海上力量薄弱,所以是能不出手就不出手。所以,明了时局的各地官员都是持观望态度,连边防军队也是如此。
“如此下去怎么得了?廷议游移,将帅观望。士卒迷惑,忽刚忽柔,事事顾虑,处处受制。而法人则如虎似狼,贪得无厌。请朝廷快作决断,太后立断时局,带领全天下上下一致,军民一心,大败敌人,扬我中华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