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有一位叫范顺的商人,接受朋友的建议外出经商:“我如今置些杂货上湖广,不上两月,那边又收些新米回来,上下俱不落空。”他的这个决定得到妻子的支持。于是,他“不一日,置了千斤杂货,装了船,竟自出门了”。
范顺和一伙客商乘船沿长江而上,有一天晚上他们夜泊江西湖口县。一个人上岸去买酒,回来对范顺说:“范亲翁,有个新闻,我适才上岸,只听得人说,江西广润门,被天火烧了,数百家京货甚缺。依我说,莫若竟上江西凑他行情,一来脱手讨账快便,二来江西新米同湖广价钱时候争差不多。我们先落得上水这宗利息。你老人家货物多,先来请教你。”
应该说,范顺这位同行的商业嗅觉十分灵敏,在上岸买酒时就打听来了一件与大伙生意紧密相连的重要信息——“江西广润门,被天火烧了,数百家京货甚缺”,从而捕捉到了一个市场机会。这种灵敏的商业嗅觉对做生意的人来说几乎是不可缺少的。只是他对这条信息的一个内容评估有误——“一来脱手讨账快便”。实际上,货物脱手确实是快,但“讨账”就谈不上“快便”了。这些开铺的人,本钱也烧得七八了,有些又要先去设法弄房子,哪里还有现钱置货?范顺只得将货物均散与众铺家,做了四个月的赊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