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大帝孙权于太元二年(252)四月逝去,同年十月,诸葛恪锐意修复巢湖东兴堤(今安徽含山),阻遏湖水,以振军威,矛头直指曹魏。诸葛恪集中民工数万,很快就筑好东兴大堤,并且为两端筑城,命部将全端、留略各领兵千人镇守,筑堤侵入魏国疆土。魏国即刻命大将胡遵、诸葛诞等率兵七万“欲攻围两坞,图坏堤遏”。诸葛恪闻警,发兵四万,晨夜赶往赴救,遣将军留赞、吕据、唐咨、丁奉为前部。当时天降大雪,魏国兵将见留赞等兵少,根本未放在眼里。吴军乘魏将饮酒作乐之际,发起猛攻。魏军措手不及,惊扰散走,纷纷争夺浮桥逃命,桥断,人皆落水,互相蹈藉,死数万人,魏乐安太守桓嘉等也被淹死。此战,吴军获车乘牛马驴骡数以千计,资财器械堆积如山。朝廷进封诸葛恪为阳都侯,加封荆扬二州牧,督中外诸军事,赐金一百斤,马二百匹,绘布各万匹。
东兴之战虽是小胜,但使诸葛恪产生了轻敌之心。第二年春,他打算出兵攻魏。为了取得朝廷上下的支持,他特地著文论述了这次行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文中他强调,联蜀伐魏是吴谋求统一的唯一途径。他根据三国现状,得出吴、蜀所以今天能攻魏,在于“操时兵众,于今适尽,而后生者未悉长大,正是贼衰少未盛之时”,所以“当今伐土,是其厄会”(《资治通鉴》卷七十六)。他赞美自己叔父诸葛亮上表出师志在伐魏的精神,自己不忍“俛仰年老”,任凭仇敌强大。他最后说“若一朝陨殁,志画不立,贵令来世知我所忧,可思于后”(《三国志·诸葛恪传》)。大权在握、专断孤行的诸葛恪这时已从执政初的低头对内,而变为昂首向外了。